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(县级卷)在此发布。本套申论真题来自考生回忆,由公考资讯网整理,供考生参考。
材料一
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,是由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,关起门来自成天地。四合院院落宽绰疏阔、四面房屋各自独立、又有游廊连接彼此,庭院方阔,尺度合宜,大小空间分而不隔、互相渗透。院内,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,交流沟通便利,拉近了人心、增进了情感,生活气息浓厚,起居十分方便,彼此熟悉,相互帮忙,其乐融融。四合院为创造亲切和睦的生活起了很大作用。
Z街道,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市第一个整体开发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,常往居民有3万多户、常住人口达8.8万人,下设16个社区,有223栋居民楼。2018年以来,Z街道党员干部跟居民拉家常、交朋友、问需求,添加居民为微信好友、邀请他们进入每栋楼的微信群。加入楼宇微信群的居民数量超过5万,信群覆盖了四分之三的居民。大家在群里注明了房间号,七成住户实名入群。一个楼宇群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家庭代表入群。这个群里,不仅有左邻右舍、物业人员、还有居委会的管楼干部,以及书记、主任等,辖区内的党员全部入群,街道干部、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分片入群。
Z街道办事处代主任说,居民入驻了微信群,让高楼变成了“掌上四合院”。街道有事、信息能在第一时间精准推送到群内的每家每户,居民有诉求,也能在第一时间上达街道层面,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都能在群里解决,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通过“掌上四合院”找到了良策。Z街道党工委方书记说,以前,有的同志接到群众诉求,能拖就拖、能混就混。现在就大不一样了,群里的数字不会说谎,群里的问题都能追溯,干部的表现群里居民都在看着。市委组织部挂职干部小王说,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不再是朝九晚五、机关坐班式工作状态,而是走出办公室、走到群众身边,与群众建立了扁平化的直接联系,跟着问题走、带着感情干。Z街道的居民群众说:“在Z街道住了三十年,之前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,楼上楼下都不知道是谁,这回进了群终于‘对上号’了”。以前是“长住对门不相识”,现在,曾经陌生的居民们在群里开始熟悉,邻里关系紧密了,遇到难事大家互相帮助,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,社区真正成了大家的家。
材料二
下面是发生在“掌上四合院”里的几个小故事。
故事1:“想问问谁家在16层,能不能帮我看看家里的老太太,不知道什么原因电话和微信都没有人回复,我现在在赶回去的路上,非常着急……”一天上午9时15分,一条求助消息打破了紫芳园三区2号楼楼门微信群内的平静,这个有着108人的微信群立即紧张了起来。“具体是哪个房间?”“我们马上去看看!”“我在您家门口,有人在屋内按把手,但是不开门!”9时21分,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赶到了事主家门口。家里有人但是无法开门,肯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。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热心邻居一边和事主联系,一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。很快,事主赶到打开了门,原来是老人突发脑梗无法行动。大家赶忙一起帮着把老人送上了救护车。
故事2:24号楼是一栋联排高楼,楼内住户很多,发生过高空抛物伤人事件。但因为高空抛物的随意性很大,很难抓现行,多数都成了“无头案”。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与24号楼的楼长赵女士建立了一个“楼门微信群”,把楼内的每一户都拉进这个微信群里,大伙儿你一言、我一语,集中讨论如何解决高空抛物的难题。在讨论中,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制定了一份《楼门公约》,“不在阳台和窗台外侧放置物品、以免掉落伤人”“家中垃圾集中收集,并扔到楼下垃圾桶,不从楼上往下扔”等六条细则落在了纸面,得到了楼内住户的一致响应。
故事3:“打12345,不停地投诉!”“承重墙怎么能拆,太过分了,大家一起反映!”这一天凌晨,紫芳园社区1号楼微信群中忽然炸开了锅,多位居民反映“楼底商户拆除承重墙、存在安全隐患”的问题。看到信息,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调物业公司,并向区建委报告。后经区建委质监站核查,楼底商户拆除的并非承重墙,而是一块楼板。在多方共同监督下,楼底商户将其恢复原貌。同时,社区工作人员就处理情况实时播报,将恢复后的图片发到群中让大家伙儿吃上“定心丸”。
故事4:芳城园第一社区南门垃圾楼周边的违建被拆除后,腾出一块800多平方米的空地。根据“留白增绿”的理念,Z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准备在这建一座口袋公园。初步规划完成后,街道通过微信群征求居民意见,一条条意见很快反映上来,有建议口袋公园要和垃圾楼协调、多种植吸味儿的植物,有建议不要把资金更多地投放在景观建设上,有建议绿地越简约越好、应该把垃圾楼好好包装一下,有建议在绿地建设中考虑健身功能的引入……工作人员根据征集的意见建议调整了方案。
故事5:一位社区干部在自己包干的楼门群内发了一条微信,向一位80多岁的老志愿者致敬,还发了一张老人戴着志愿者袖标站岗的照片。群里一位居民就发牢骚,说社区和志愿者在作秀,措辞也很不礼貌。负责联系这里的街道干部马上找到社区了解情况。原来那位老人已经在社区志愿服务了十几年,社区已经不再给老人安排“任务”,但一到社区有志愿活动,老人就主动参加。社区干部发微信是想对老人表示感谢。街道干部将情况向居民进行了解释,居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理智,向老人道了歉。后来,这位爱吐槽的居民也开始参与社区事务了。
材料三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,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,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。
N区作为Q市的主城核心区,肩负着老城区更新和社区开发的双重职责,80万常住人口中有30万农转非安置人口和进城农民工,还有近30万流动人口。古楼湾片区有55栋20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,分属两个社区,周围被四条主干道包围,没有围墙。社区人员流动大,管理难度高,治安隐患大,仅2013年就发生多起刑事案件。古楼湾社区的九龙花园是一个老旧小区,基础设施落后,200余户居民来自四面八方,生活习性不一,长期无物业管理,小区内污水横流,垃圾乱堆,群众怨声载道。
社区余主任说,传统行政式的社区管理方式,曾让她疲于奔命还难有效果,曾经一年时间里群众诉求1600件次。街道社区管得越多矛盾似乎越多,管得越细群众意见反而越大。这也是N区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干部们普遍存在的困惑:民生投入越来越多,生活环境越来越好,为什么群众的满意度却没有越来越高?基层管理越来越细,基层干部越来越忙,为什么群众的认同感却没有越来越强?城市建设越来越好,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为什么群众的幸福感没有越来越强?
2013年,N区花园街道开始了社会治理中的大事、小事和私事分流处理工作。花园街道党工委李书记说,街道坚持及时划清街道、社区、居民各自责任,不大包大揽,不介入过多具体事务。分解责任、事务,不在于分得多清楚,更重要的是培养居民责任意识,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,该由政府办的公共事务,要全力办好;该由社区处理的事务,要在自治的前提下,依法办得群众满意;属于社区居民自己家的私事,由政府和社区引导,主要由私人办好。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做“物管”,也不能不闻不问不管,简单把责任完全推给居民了事。只强调加大投入和权利赋予,没有相应的责任共担和公平的投入机制,政府投入再多,群众满意度也不会随之提高。只强调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,没有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,政府管得再细,群众认同感也不会随之上升。只强调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,没有把群众组织起来同步推进社会建设,城市发展再快,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会随之减少。
2013年,N区峡口镇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提出,凡是涉及群众个体的事,群众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费用。这样实施下来的结果是,群众对所办的事更加积极,更加用心,对所办的事也更加满意。
九龙花园引导居民自治,组织成立了楼委会、议事委员会等自治组织,引导居民议定出《小区楼规民约》等5个制度规则,形成了“小区事、大家议、协商办、共监督”的自治管理流程。经过居民议事协商,由每户居民出资30元,公益事业发展基金支持2.5万元,街道配套1.8万元,改善了小区的出行等设施,同时组织志愿者对绿化等进行完善,有效地改变了居住环境。古楼湾片区安装摄像头需要28.5万元,社区两个月内召开听证会、协调会30余次,让居民充分表达意愿,最终达成“居民出、社会筹,自己事情自己办”的共识,3327户居民(91%的参与率)出资7.2万元,社会单位支持19.6万元,在重要路口、案件高发区安装摄像头73个,使年均发案率同比下降45%,居民安全感大幅上升。近几年来,N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、国家卫生城区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。
材料四
N区在总结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实践基础上,建立了一套合理划分大事、小事、私事的机制。“大事”即: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,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;“小事”是村(居)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,由村(居)委会为主导,社区自治组织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;“私事”是村(居)民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,由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。虽然把事项进行了分流,归根结底是“事”要解决,N区建立了一套快速解决各类事项分类办理的机制和流程。一是落实责任,“大事”快办;二是基层协商,“小事”共办;三是注重引导,私事“自办”。换言之,“大事”是大公事,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;“小事”是小公事,由村(居)委会主导,社区自治组织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等共同解决;“私事”是居民个人事务,由政府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。
据N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,具体工作流程有找事、分事、办事、反馈评估四步工作。第一步:找事。找事也就是需求收集。找事的第一责任主体是村(居)委会。所找的“事”是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,尤其是居民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在收集需求中,通过“走出去”和“请进来”双重方式,收集社区干部、社区公益站、社区民警、社区社工和志愿者、社区社会组织等渠道所反映的有关居民需求的事项。第二步:分事。分事也就是通过协商进行分流,将事情按“大事”、“小事”和“私事”,分流到相关的承办部门和人头上。在分事中,由村(居)党组织、村(居)委员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提出协商议题,然后由协商主体开会协商决定哪些事按“大事”来办,哪些事按“小事”来办,哪些事属“私事”引导居民自己办。在分事的同时,明确具体的办理单位和人头、办成事的标准和时间、以及经费等具体事情。第三步:办事。在协商分事后,所有的事便有了具体办事的“主”(包括私事)和具体的办事方法,因而事情办理起来就不会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出现。第四步:反馈评估。所有分流的事办完后,都要进行反馈评估。反馈就是将项目执行的结果反馈给需求方和项目有关参与方,评估就是对项目实施的过程、效率和经验、群众的满意度等,进行收集总结。在反馈评估中,对所办事项还要在社区进行公示,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。
材料五
“26床的小框目前是橙色的,代表着滴速过慢,需要立即处理。”见状护士立即调整了流速,小框很快变成了绿色,流速正常。“滴、滴、滴”,护士小杨随身携带的智能挂表响起来,“哦,11床有情况”。“唉呀,现在方便多了。以前挂号、门诊就诊、检查室分诊台预约就诊、排队等候检查……做个检查很麻烦。今天,我做了胸部CT检查和心电图,还不到半天,多亏有掌上医院可以提前预约”。“我们正在进行远程视频治疗,社区医生碰到了一个疑难问题,经过专家指导已得到解决”。原来,K市人民医院建立起了“智慧医疗系统”,通过专业的无线信息平台将患者、医护人员、医疗服务提供商、保险公司等以无缝协同的方式智能互联,让患者体验一站式的医疗、护理和保险服务。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,整合并形成一个高度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。使各级医疗机构之间,业务机构之间能够开展统一规划,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,达成监管、评价和决策的和谐统一。
日前,F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将采购的25套新一代智能的全民健身路径向各社区发放,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。此次配发的新一代智能健身器材包括智能双位划船器、椭圆机、漫步机、腹肌板和扭腰器共5件套。樊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周磊表示,这些设施不仅看起来“高大上”,实际用起来也十分顺手。“每件健身器材上均安装有传感器模块,可对锻炼者的运动时间、次数、里程、热量消耗等进行计算。锻炼结束后,居民还可以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系统了解相关运动信息,也能通过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,在移动端接收运动参数,纳入个人运动信息管理系统。”据悉,F城区辖区内的董家台社区、朝晋门社区、乔营社区等23个社区作为试点优先安装使用了智能健身器材。F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L表示,F城区安装的第一批智能健身器材旨在打造城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,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。下一步,F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将以“智能城区”为骨架,打造智慧健身长廊,进一步拓展广大群众的健身活动空间,激发群众健身运动的积极性,促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。
随着人口老龄化,空巢独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他们的生活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。例如,出行安全无人照看,突然意外或疾病无人救助,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无法自理。面对这样的生活困境,空巢老人亟需一种解决方法,既不对其私人生活带来过多干预,又能在关键时刻获得帮助。然而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,空巢老人人口庞大,住所分散,个体差异性大,所需的帮助也各不相同,而且受资金与人力所限,传统的去电随访、上门陪护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空巢老人的安全、健康与生活的需求。
为了避免传统服务方式的滞后性、片面性、单一性与缺乏专业性的弊端,智慧养老互联生态倡导者爱牵挂经多年调研、研究与实践,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——爱牵挂“连心通”智能腕表。智能硬件是服务的入口。爱牵挂“连心通”腕表具有卫星定位、一键SOS呼救、服务呼叫等实用功能。老人可以通过腕表直接一键拨打社区的服务热线,呼叫上门服务。在遇到危险时,还能通过一键SOS紧急呼救,立即通知服务中心上门救助。将腕表接入“连心通”平台后,社区服务中心还可以随时了解老人的定位与状况,万一发生老人走失的情况,可以立即调取老人的定位与行动轨迹,快速把老人找回。
“多亏了这块表,不然我这命就悬了。”通过爱牵挂“连心通”腕表获得救助的连铁良老人在病床上竖起大拇指。云岗街道镇岗南里社区的关淑清老人说:“在我突发急病时,‘连心通’腕表解决了我的大问题,帮了我的大忙。”家住西罗园黄大爷的老伴说:“‘连心通’腕表还帮我及时找到了走失的老伴。”一块小小的腕表一次次成功抢救一个个“命悬一线”的老人,帮助了一个个生活无助的空巢独居老人。
根据统计,今年以来通过爱牵挂“连心通”腕表,寻找迷路走失老人1名,救助突发急病老人18名,累计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46625人次。
材料六
从2014年起,N省创新推出“一村(格)一警”工作,经过6年的发展完善,现已建起覆盖全省各个村庄、城市网格的新型警务模式。N省有8452名社区民警、34756名社区辅警进村(居)“两委”班子,兼任村(居)党组织副书记、村(居)委会副主任,兼任率分别达到100%和98.5%。
案例一
一个谣言,差点儿击垮一家企业。今年2月,N省某地区一大型集团突起传言:公司高层确诊新冠肺炎。数十名技术员、工人不明真相,停下机器。公安局的“村儿警”及时赶到,仅用4小时便查清谣言。“进厂的时候,工人抱着行李,正在往外跑。”2月12日上午11时,接到“微警局”案件通报,刘所长感到事态严重。N集团公司日产上百万只口罩,一旦停产,影响不小。先劝说工人,再寻找信源。两人很快查清:一名外来人员的亲属确诊,与此人无关,更没有传染公司员工。谣言澄清,人心安定。疫情防控期间,“微警局”加强巡查网络谣言,由驻村民警及时公布事实真相、处理结果。同时,协助测控体温、打击制假售假,保障辖区44家口罩、防护服生产企业复工复产。
案例二
在“一村(格)一警”布局基础上,强化“脚板+科技”,做到情况熟、防控早,反应快、能兜底。小宋2018年初到基层时,一头雾水。老民警教他,迈开两条腿,练就“铁脚板”,摸清底数,才能心里有数。小宋用4个多月时间走遍了123个楼栋1803户群众,了解到老旧小区情况后,便着手推动对小区进行封闭管理、技防物防改造。与此同时,他手机上安装了“一村(格)一警”智能工作平台。该平台可以提醒社区民警“今天任务”“走访考察任务清单”,做到信息精细推送、要素智能采集、任务精准派单、矛盾隐患动态清零、档案自动生成、考核实时完成。凡有需要关注人员,平台推送信息,民警及时上门走访。大年三十下午,小宋接到社区通报,有一名疑似患者,需要紧急隔离,可此人情绪激动,拒绝配合。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,赶到疑似患者家门口,讲风险、说政策,终于说服其住进定点医院。
案例三
“村儿警”“片儿警”常年“泡”在基层,与村居法律顾问、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调解,还可以及时发现苗头,化解矛盾纠纷、争执,不过80厘米宽的一垄地,可村民荆某和谷某互不相让。今年2月底,两家矛盾升级,荆某脸被划破,住进医院。眼见小纠纷越闹越凶,小徐联合村干部到田间测量地块,到家里耐心说服。最终,当事人各退一步,达成和解协议,不误春季备耕。
案例四
小何某不仅是“片儿警”,而且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,直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。党组织设在警务室、警务工作站,针对群众急需急盼,贴近贴心做好服务。社区里的张某腿有残疾,是一名贫困户,独自居住。社区民警小何了解情况后,组织辖区党员、退役军人、志愿者组成“暖心小分队”,及时采购、捐赠生活物资,送给张再胜等困难户。张再胜感动不已:“社区不仅‘零疫情’,而且‘最温暖’。”
问题一
请结合“给定资料1和2”,分析理解“掌上四合院”的内涵(20分)
要求:全面、准确、深入、有条理、不超过300个字。
问题二
请结合“给定材料3和4”,对N区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索,进行梳理概括。(20分)
要求:要点明确,层次分明,有概括性,不超过300字。
问题三
H省公安厅拟号召全省民警、辅警向“给定资料6”案例中的几名优秀民警、辅警学习,请代写起草一份倡议书。(20分)
要求:主题突出,层次清晰,不考虑格式,不超过400字。
问题四
请参考“给定资料”中提到的“掌上四合院”“掌上医院”“一村(格)一警”“智能工作平台”等举措,围绕社区治理主题,自拟题目,联系实际,写一篇文章。(40分)
要求:
(1)观点明确,内容充实;
(2)结构完整,层次清晰;
(3)逻辑清晰,语言准确;
(4)1000-1200字。
【天门华图】
咨询电话:0728-5886868、 17762343786、 18171954322
地址:湖北省天门市陆羽广场陆羽酒店正门西边华图教育(天门市政府对面)
【潜江华图】
咨询电话:0728-6555868、13886967643
地址:湖北省潜江市章华南路中润·金桥郡商业3区102华图教育(潜江市体育馆后面)
【仙桃华图】
咨询电话:0728-3200800、13080616356
地址:湖北省仙桃市新天地国际广场写字楼21楼华图教育(仙桃市沃尔玛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