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背景链接】
2018年6月,四川资阳某中学一名班主任遭家长带人暴打一事引发关注。据报道,因在校期间管教了上课玩手机、在校谈恋爱的违纪学生,这名班主任在高考结束当晚,接到同是教师的学生家长邀约后,被学生家长带来的人暴打。目前,参与打人的违法人员已被处行政拘留和罚款。据了解,参与打人的还有公职人员。
【综合分析】
[表明观点]
家长打老师,打掉了师道尊严。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教书育人的老师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。但是当师生之间发生冲突,先处理老师,学生越来越受到骄纵,老师越来越不敢管教学生,师道尊严难以实现。
[观点剖析]
家长打老师,打掉了学校教育应有的底气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。上课玩手机,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,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,影响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。老师出于维护课堂纪律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管教,是正常的管教行为。现实中,孩子在家受到娇宠,父母舍不得管教。到了学校,老师管,会让学生产生反抗情绪,不管,会带坏风气,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。一旦严格教育,老师就会遭到投诉或报复,所以在学校里鲜有教师敢真正管教学生的。学生有了错误,老师不敢纠正,使得教育偏离的正常轨道。
家长打老师,打掉了孩子成长成才的路径。学生有错误老师纠正,这是老师天职。作为家长,应该积极配合,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。现在,家长却带人打老师,只能让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。家长的行为完全成了孩子成长的毒药。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学校里发生的一切,都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教育。如果教师迫于压力,不敢管教学生,或者因为管教了学生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,这会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孩子以后的路可能就此走歪。
【参考对策】
建立正常的家校关系,关键就在于家长和教师两个群体的关系。要认识到,两方绝不是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状态,融合合作才是大势。在此基础之上,想处理好两方之间的关系,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个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。双方要在相互平等与尊重的现实状态下,克制非理性冲动,做到坦诚相待,及时疏解表象问题,并通力合作,在教育孩子层面达成一致。
在“沟通交流”的基础上,还需要更多层面的坚守来“固本”,以真正规避“树苗”长歪。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,在处理家校关系时,基本的信任和尊重一定要有。其可延伸为对自我健康人格的坚守,对积极向好之势的坚守,还有对利益实现最大公约数的坚守。如此,最后所呈现出来的便是责任意识,规范意识和担当意识。